首届全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法治国际传播专业论坛圆满落幕

首页_2024    新闻动态    会议报道    首届全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法治国际传播专业论坛圆满落幕

        2024年6月7-9日,“首届全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法治国际传播专业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加快推进法律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法治国际传播效能”为目的,以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为指导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和山东省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筹)联合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南大学、山西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师生,以及来自北京霖理律师事务所、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政法委等实务界代表1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日程安排分为山东省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圆桌会议、专业论坛及法律英语师资培训研修班,共持续三天。

 

 

开幕式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致开幕词

 

       开幕式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主持,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深刻解读了“法律英语”的专业内涵和专业重要性,强调法律英语专业并非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学科深度有机融合的新兴专业,要始终坚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涉外法治建设服务,搭建可管可控的传播平台,增强受众意识,实现法治国际传播的效能提升。他指出,从“讲好中国故事”到“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再到“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这一不断细化的过程体现了坚定法治自信和法治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法律英语和法律翻译,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是做好法治国际传播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

 

山东省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圆桌会议
 


       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张建科副院长主持,来自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烟台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潍坊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德州学院十三所驻鲁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别介绍本校外语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交叉融合改革探索,共同交流推进法律英语教学改革、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路径。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勇教授全程指导本次圆桌对话。

       本次圆桌会议的举办,促进了驻鲁高校间法律英语教学改革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了共同推动外语学科发展的凝聚力,有助于强化共谋发展意识,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专业论坛
 

 

主旨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张清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清教授以“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建设法律英语本科专业”为题作主旨发言。张清教授分析了当下英语专业能力培养与涉外法治人才需求的不对称性,提出了设置法律英语专业的必要性,认为法律英语专业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深远影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作主旨发言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军峰教授以“法律文学经典外译与国际传播进路”为题作主旨发言。赵军峰教授指出法律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详细讨论了法律文学的源起、文学本位、法律和文学的关系以及经典法律文学著作,阐明了法律文学具有法律敏感性、艺术审美性、道德伦理性、舆论导向性和民族特色性五个特性。

 

华东政法大学余素青教授作主旨发言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素青教授以“谈法律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题作主旨发言。她以二十大报告中对法治建设的新时代要求为切入点,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服务要求和法律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余素青教授强调,我国法律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面临对国际传播影响力问题关注不足、对中华法律文化和法律精神挖掘不深、对法治中国形象塑造和展示不够、对法治话语运用和传播能力培养效果不佳以及对国际舆论引导力提升举措不多等困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蔡圣勤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蔡圣勤教授以“法治文化国际传播中自主话语体系建构问题的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蔡圣勤教授针对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误区,提出了强化语言能力、认清西方本质、深挖中华优秀法治文化精粹三大应对措施,旨在通过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他还明确了在法治文化国际传播中,要避免掉入西方陷阱、坚守主体立场的重要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浩然教授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庭辩的言据性策略”为题作主旨发言。毛浩然教授对“言据性”及“认知情态”两种不同的合法化策略进行了解读。他结合言据性六分类,以两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国际商贸案件的庭辩记录文本为例,从“外部来源据素”“共享来源据素”“内部来源据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说话人如何在庭辩话语中使用不同的言据性策略合法化己方论点或非法化对方论点。

 

甘肃政法大学唐丽玲教授作主旨发言

 

       甘肃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法律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唐丽玲教授以“内容语言融合式(CLI)法律英语教学与法律翻译——以《美国合同法》教学和《民法典》英译为例”为题作主旨发言。唐丽玲教授指出,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对涉外法治和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视,内容语言融合式(CLI)法律英语教学应运而生,通过“双聚焦”打破传统“拼盘式”教学方式,为精准培养法律翻译人才、提升国家法治话语域外传播能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分论坛
 

 

       本次专业论坛设有“法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建设”和“法治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建设”两个分论坛,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中心主任付欣、中国政法大学雷璇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建科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陶正桔、北京霖理律师所主任张玉林律师,河北师范大学顾维忱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徐文彬副教授、山东理工大学张庆明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陈毅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张璐,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高孟涛、许君、刘璇等参加了分论坛讨论,并作了学术分享。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刚教授和吉林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蔡慧琳副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分论坛,并对分论坛情况进行了汇报。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中心主任付欣

 

中国政法大学讲师雷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建科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陶正桔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陈毅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高孟涛

 

北京霖理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林律师

 

河北师范大学顾维忱教授

 

山东理工大学张庆明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徐文彬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许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张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刘璇

 

闭幕式
 

 

张刚教授进行分论坛汇报

​​​

蔡慧琳副教授进行分论坛汇报

 

福州译国译民集团有限公司王晓飞经理介绍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致闭幕词

 

       闭幕式由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勇教授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致闭幕词。毛浩然教授首先对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法律英语在涉外法治和国际传播两大重要国家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逻辑关系值得专家学者的深度研讨。他强调,一是要有“刀刃向内”的自省能力,升维思考,在学术会议的参与中,保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学习态度,实现双向赋能;二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真问题,远离伪命题,立足于田野调研,真正解决国家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卡嗓子”问题,要乐于去探究多学科研究内容,但同时也要保持学科边界感和敬畏感,以解决真问题为目标去完善自己的多学科知识体系。
       
本次论坛的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在法律英语教学和法治国际传播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精神。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法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法律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未来将继续努力,为国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法治素养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和国际交流。

 

   

感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供稿!

 

 

2024年6月11日 10:00
浏览量:0